明楼:打造涉企执法监督新范式 实现“查得少”与“管得好”有机统一
近年来,明楼司法所聚焦涉企执法监督痛点,通过部门协同、精准普法、动态评估,充分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精准化的执法监督体系,实现“查得少”与“管得好”的有机统一。
一是部门协同,构建执法监督“大格局”。以重点涉企执法领域专项行动为抓手,将行政执法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和优化营商环境结合,通过案卷评查、专项检查、评议考核等方式开展涉企行政检查监督。今年3月起,明楼街道综合执法、应急消防和市场监管三部门联合实施“综合查一次”工作机制,将燃气安全、垃圾分类等15项检查指标量化整合,打破分头检查扰企困境,在减轻商户负担的同时,实现涉企检查专项监督资源优化配置,统一监督平台,构建涉企检查监督的“大格局”。
二是精准普法,筑牢执法监督“软防线”。为进一步落地执法监督政策,结合日常巡检情况,专门编制《沿街店铺合法经营内容清单》,按照涉及领域、违法情形、违法后果三项内容,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列明各类违法情形及后果,实现“送法上门”。通过“伴随式监督+靶向式普法”创新模式,帮助商户补齐法律知识短板,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从源头减少违法违规行为发生,筑牢涉企行政执法监督的“软防线”。
三是动态评估,强化执法监督“长效性”。执法部门按照检查结果对商户实行分级管理,将商户分为绿色(依法经营)、黄色(需限期整改)、红色(重点监管)、灰色(暂未营业)四个等级,并按色标优先级分类巡查。为确保“四色监管”模式有效运行和执法监督的持续改进,明楼街道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定期对“四色检查法”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分级管理准确性、及部门协同的顺畅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通过强化执法监督的长效性,确保“四色监管”模式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企业需求,为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