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宁波市北仑区深入实施“创新强区”首位战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构建具有北仑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北仑区连续三年上榜全国创新百强区前50强;“探索‘六个一’工作路径 实施科创平台结对合作改革”入选省级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专项试点。
科学瞄准产业赛道,激活企业科创动能,让创新主体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围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北仑区按照“小升高、高壮大、大变强”梯次发展路径,加快培育一批细分赛道领跑企业,成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主力军”。2024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有效数突破850家,实现三年翻番;8家企业入选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百强,居全市首位。
研发经费是科技创新活动的“源头之水”,北仑区鼓励生产基地型企业、产业配套型企业、研发潜力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实现研发投入稳定增长。同时,引导企业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025年获批“科创甬江2035”重大研发计划项目17个,立项数连续四年位居全市首位。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深水轻型动态海缆设计关键技术与运动响应理论研究”项目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
科创平台赋能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一环。近年来,北仑区加快构建新型研发机构和实验室体系,2024年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市级重点实验室(A类)3家、市级概念验证中心1家,中科海西创新中心“农业土壤氮素转化及高效利用”项目获农业农村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联合中水集团成立的南极磷虾综合研发实验室,专注于虾青素提取和磷虾酶制剂的开发应用,已完成首批200公斤磷虾的工艺研发。
北仑区积极探索“众创—孵化—加速”多层级、多类型、多主体的创新创业孵化链条,推动孵化平台质效提升。以孵化平台为依托,聚焦产业链断点堵点开展精准招商,加强优质科技项目孵化培育。2024年,新获批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获批数位居全市第一;区内孵化平台全年招引科技类项目215个,其中高层次人才项目25个,涉及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新材料、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作为北仑产业由“重”向“轻”发展的先行样板,开发区科技创业园启动“2.0”提升工程,改建后总面积20万平方米,将成为集“研发、孵化、加速、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国家级孵化高地,为青年人才企业孵化、青年留学人员创业、青年人才项目落户提供平台支撑。
盘活资源优势,构建科创生态圈。北仑区积极强化政策供给,迭代升级科技项目、科技人才和科技金融等“一揽子”政策,建立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科技投入体系,2024年全区财政科技投入同比增长20%以上,为25家科技型企业发放科技金融贷款1亿元,同比增长2倍以上。
此外,北仑区聚焦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瞄准产业技术创新需求,深化校地合作和人才共育机制,推动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牵头院校、海天塑机集团为牵头企业,联合相关部门、院校、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组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产教联合体,获批全市首个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
北仑区将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始终以开放的姿态展现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活力生态,奋力写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两篇大文章”,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