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至今还记得司徒塔特教授来清华做报告的情景。”10月25日下午,在甬江实验室举行的第三届Stoddart分子与超分子科学研讨会上,获颁2025年度司徒塔特科学基金化学家奖的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希感慨地说道。

张希获颁2025年度司徒塔特科学基金化学家奖。甬江实验室供图
张希说的司徒塔特,正是研讨会背后的“主角”——世界知名分子科学学家、分子机器研究的开拓者之一——Sir James Fraser Stoddart(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
分子是微型机器,是构建未来世界的基石。2016年,因对分子机器的设计和合成领域的巨大贡献,Stoddart教授获颁诺贝尔化学奖。他还当选了英国、美国等多国科学院院士。
Stoddart教授在五十余年的科研教育生涯中,总共培养了近五百名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其中在中国以及世界各地高校与研究机构任职的中国及华裔弟子累计有数十位。

中国科学院原院长、著名化学家和纳米科技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作报告。甬江实验室供图
除了积极培养来自中国的优秀学生之外,Stoddart教授还亲身投入到中国的科研建设中,与国内多所学术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先后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等荣誉。
这一届学术盛会选在“年轻”的甬江实验室举办,正是源于Stoddart教授的两位重要弟子——方磊教授与宋波研究员,他们已全职加入甬江实验室。
“他们不仅带来了高水平的学术思想,更带来了Stoddart学术大家族的紧密纽带和全球网络。”甬江实验室主任崔平说。
这条坚实的纽带,让甬江实验室成为连接全球分子科学的桥梁。本届研讨会主席、甬江实验室有机功能材料研究中心主任方磊表示,研讨会的举行证明了Stoddart教授与中国科学界的深厚而持久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在座的很多人都直接或间接地受益于他的慷慨、指导和远见。”

甬江实验室有机功能材料研究中心主任方磊。甬江实验室供图
2008年至2010年,方磊在美国西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受教于Stoddart教授,此后结下深厚的师生情谊。
他回忆说,导师总是一丝不苟——对你手稿上的每一个标点符号、幻灯片上的每一个空白都非常关心,而且绝对禁止在你的句子中使用“due to”这个短语。“然而,他从不限制我们在实验室里想要探索的东西。”
在严谨和自由的独特平衡中,Stoddart教授塑造了弟子们的学术品格和独立精神。“通过纪律,他为我们奠定了基础;通过自由,他释放了我们的创造力。对我来说,教授从来不是我们头顶上的天花板,而是无边无际的天空。”方磊说。
遗憾的是,去年年底,82岁的Stoddart教授逝世。“我们的研讨会,老爷子再也无法参加。然而,他的精神、他的指导和他的遗产将继续激励我们。”方磊感慨道。
作为超分子新物质创制科学领域的高水平国际会议,本届研讨会以“分子及超分子材料科学”为主题,吸引了多名高水平国际研究学者参加。三天的会期内,将带来六十多场精彩的报告,开展智慧的碰撞与思想的交锋。
自成立四年多来,甬江实验室已聚集了600多位优秀人才,组建了23支科研团队,搭建了国际一流的科研平台,并启动了多项重大科研项目。
新闻多一点:
司徒塔特科学基金化学家奖奖励在超分子化学及相关领域做出突出成绩和为超分子化学及相关学科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每年评奖一次、每次奖励一名,年龄在55岁以上。化学家奖面向世界范围内从事超分子化学及相关领域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实行匿名提名制度,由提名委员会成员提名至秘书处,经民主投票产生。该奖项2023年度、2024年度得主分别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乔纳森·塞斯乐(Jonathan Sessler)和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李大为(David Le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