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湾南岸的制造业重镇慈溪市,一场以创新为底色的产业变革正澎湃涌动。从智能家电产业集群的迭代升级到生物医学材料的突破创新,从1281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梯次崛起到长三角创新资源的加速汇聚,“秘色瓷都 智造慈溪”正以创新为笔,积极探索“企业出题、政府助题、平台答题、车间验题、市场评价”的新模式,绘就出一幅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据了解,慈溪市创新指数连续三年位居宁波市第一;市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006家,实现五年翻两番。
走进环驰轴承集团有限公司,研发人员正在与武汉科技大学专家进行线上“碰头会”。据了解,双方合作开发的车用高速电机轴承绝缘镀层技术,成功将产品绝缘电压提升至4000V,远超国际竞品。“过去找技术要跑遍全国,现在家门口就能对接顶尖团队。”公司技术总监舒建明如是说。这种“屏幕两端、协同攻关”的模式,已成为慈溪企业“就近借智”的常态。
近年来,慈溪市以“双轮驱动”厚植创新沃土,全市有研发经费投入的企业达1617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67%,2023年全社会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提升至3.59%,形成“百企攻关、千企创新”的生动局面。今年以来,健全企业主导的科研组织机制,征集凝练技术需求83个,获宁波市“科创甬江2035”重点研发计划立项8个。在创新主体培育方面,构建起“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独角兽培育企业”四级成长梯队,2024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29家、高新技术企业224家,累计建成1682家企业研发机构,其中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达188家,实现“小微创新有土壤、龙头攻关有平台”的生态格局。
走进慈溪智慧谷孵化器,年轻的创客们正在为新一代智能家电产品进行路演。这个刚刚获评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平台,已成为当地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苗圃”。“从众创空间到孵化器,我们实现了省级众创空间和省级创新平台‘双破零’。”慈溪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
慈溪智慧谷孵化器只是慈溪培育众多科创平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慈溪通过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打造出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创新引擎。这种全域创新的生动实践,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2024年,慈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856.2亿元,形成了从“企业出题”到“市场验题”的创新闭环。
激发创新环境新活力的慈溪密码,正藏在“科小二”服务中心的服务清单里。近年来,慈溪布局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站14个,整治集聚各类科技服务及中介机构87家,全面推行服务合同、服务事项、收费标准、收费时点“四统一”标准化服务,成为科技企业梯队培育链上3000多家中小企业的“孵化合伙人”。而打造的“千企百校万里行”品牌活动,更让智能家电、医疗器械等领域的百余家企业走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的舞台,与高校科研团队擦出合作火花。例如,浙江索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作为牵头单位,共同起草的《航空模锻件用模具通用技术条件》团体标准,成功入选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百项团体标准应用推广典型案例,为航空航天行业唯一应用标准。
当县域经济打通“需求牵引—平台赋能—生态协同”的全链条,便能爆发出惊人的科创能量。面朝杭州湾,创新潮正涌,慈溪正以全域创新的生动实践,书写着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